电梯回收公司长期高价提供各类建筑升降机回收服务,建筑升降机(英语为:Construction elevator),亦称施工电梯、施工升降机。在香港、东南亚俗称“䢂”(lift的译音),一般是指在建筑工地上垂直运送行人或建材货物的运输工具。全球的建筑升降机总数超过800万部,是当代建筑工业使用最多的垂直型人货运输工具。
一、建筑升降机回收产品介绍 古代的中国及欧洲各国都有以辘轳等工具垂直运送人和货物。现代的升降机是十九世纪蒸汽机发明之后的产物。1845年,第一部液压升降机诞生,可视之为建筑升降机的雏形。1853年,美国人艾利莎·奥的斯(Elisha Otis)发明自动安全装置,大为提高钢缆曳引升降机的安全。建筑升降机的使用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高速的发展。最初的升降机是由蒸汽机推动的,因此使用它的建筑工地必须装有锅炉房。1880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使用电力的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建筑升降机正式出现。中国首个在建设行业中使用升降机的城市是上海。1907年,位于公共租界内的六层高的饭店建造首先使用了建筑升降机;台湾最早的商用升降机则出现于日治时期中的1932年,同年开幕的台北市菊元百货、台南市林百货均有装置,时称流笼(闽南语:Liû-lông),且林百货已指定为历史建筑,其升降机仍存。[1] 二、建筑升降机回收产品应用 建筑升降机也称货运升降机,一般比客运升降机大和载重较多,由2000至5000公斤不等,多数都是采用曳引式。货运升降机内一般没有很好的装饰,以避免运货时被损坏,很多都有人手控制的升降机门开关。有一种非常小的货运升降机,英文叫哑侍应,专门供多层餐馆内用来运送食物、杯盘。这类杂物升降机亦会在多层图书馆内用来运送书本。在建筑工地、仓库等地方有时会采用齿轮齿条啮合式升降机(在香港俗称为“笼”)来运货及让工人乘搭。这种升降机没有升降机井,使用齿轨支持及移动轿箱。[1] 三、建筑升降机回收产品传输结构 曳引式 多条钢缆,把轿箱悬挂在升降机井顶部机房的曳引轮之上。钢缆另一端悬挂作平衡的对重。对重一般为轿箱加上50%负载时的重量。当轿箱移动时,对重会向反方向移动。曳引轮是依靠钢缆的粗糙表面及引轮上坑纹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轿箱。因此当钢缆或曳引轮用旧之后,必须适时更换以防滑溜。电动机负责带动曳引轮转动,提供动力升起或放下轿箱。电动机可能是交流,亦有可能是直流。部分电动机要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及较快的升降机一般会采用无齿轮带动。部分高层曳引式升降机还有重量补偿:在轿箱及对重之下设有一条钢缆或锁链,连接到地上。作用是补偿悬挂轿箱或对重的钢缆长度改变引起的重量变化。曳引式升降机必定会有各种安全装置,防止轿箱因钢缆断裂、制动失灵等任何原因造成的堕落。最低限度的安全装置包括:在机房装设的钢缆限速器,在轿箱及对重上安装安全钳。安全钳即奥的斯当年发明的机械安全装置,当加速到某一速度时会自动钳紧导轨,把轿箱或对重刹停。在升降机井的底部,还会装有缓冲器,作为最后的保护。曳引式升降机一般需要在井道的顶部设置机房。近年设计新型的曳引式升降机,采用纤维-钢缆复合缆索,可以减少所需的润滑及维修。此外新型的电动机体积小,可以安装在主导轨或井壁,免除机房设置,称为无机房电梯。而无机房电梯是由芬兰通力电梯在1996年研发。 油压式 轿箱由底下或侧面的柱塞支撑及升降,柱塞由液压推动。部分柱塞可作望远镜式折叠,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部分柱塞不可折,安装时地下必需挖一个洞。因为柱塞的限制,油压式升降机一般只会在2至5层高的建筑物上使用(不多于20米)。油压式升降机的优点是机房可设置在任何位置(当然不能离开轿箱太远),而且占地较少,机械亦较为简单;一般使用亦较少机会发生问题。但是亦有耗电量大,速度低的缺点,秒速不高于1米,以及运行时会发出高热。故此,机房须用空调以降温,否则升降机运行不畅,甚至因过热而停机。 气动式 轿箱于气密式升降道内,以气压差调节方式,达到运行的功能。常用于信件文书的传递,近期亦有用于载人电梯的设计出现。此类电梯的升降道可省去钢索与柱塞,并具有气密结构,轿箱可如同针筒内的推杆般,运行至升降道最顶端与最末端。轿箱结构亦较为精简,底部坑道也不需要存在。以市面能见的气动式电梯来看。有以下特性:下行进排气量与乘载重量会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速度。载重量会直接影响气密式升降道结构的强度需求,无法像钢索曳引和柱塞油压一般乘载较高的重量。与曳引式不同,运行中若遭遇停电,可借由重力与自然进气降至底层楼。上行利用大气压力提升轿箱;下行利用重力下降。空气的压缩性比油和钢索明显,以往搭乘电梯感受到的上下晃动,在气压带动的电梯里会更为明显。电梯门升降机的门都是两层的。内边一层的门是装在轿箱上,一般称为轿门。开关门的机械装置安装轿厢顶上驱动轿门,称做门机。外边的一层门则是装在每层的升降机井入口,一般称为层门(或厅门),其开、关门由轿门通过门刀带动。层门平时以弹簧(或重锤)保持在关闭的状态,防止有人掉进井内。内门附有感应器(所指乃机械式或光幕式安全触板),感应器有机械和光电式二种,防止挤压到人或货物。门的形式有中分和双折二种,对开门距特别大可用中分双折,如果特别要求,也可做三折门。早期的升降机没有自动打开的扉门,轿箱可能只有拉闸。而外门则可能是要人手拉开的拉门。在新的国标GB7588中,此类称做简易式电梯,已式微,就是说不给做了(中国大陆)。并非所有升降机门都是横向(左右)开关的,也有垂直(上下)对开的设计,多见于旧式工厂大厦的大型货运升降机或多层食肆内的“哑侍应”上。